高友东:弘扬民进优良作风 持续抓好作风建设
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和政治优势。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作风,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在风云激荡的岁月里,也让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加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民主正义和历史正确的一边。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改善,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可谓是“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正因如此,中共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既是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也为民进坚持以党为师、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参考和镜鉴。在此,谈三点体会。
一是把握好“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所谓“大”,就是要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同理,民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进的作风也代表着民进的形象,是国内外了解中国的民主党派、认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乃至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重要窗口。从这个角度看,民进的作风,又绝不仅仅代表着民进自身的形象。在民进的作风建设中,蕴含着基于深刻政治逻辑的政党责任。所谓“小”,就是要充分认识八项规定的深刻影响。作风建设是个系统性工程,即便是中国共产党也曾面临“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困境。也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以八项规定破局切入,真正把作风建设落实到了与日常工作紧密相关的调研、会议等方面,这也再次警示我们“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把握好“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有利于我们更好理解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持续抓好民进作风建设的深刻逻辑,从而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是把握好“上”与“下”的辩证关系。所谓“上”,就是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八项规定的全称是《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层次之高,显而易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久,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启示我们,抓好作风建设,民进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地位重要、作用重大,要以身作则、躬身入局,甚至要“对自己狠一点”,以上率下、层层推动。所谓“下”,就是深入基层、下沉一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弄清楚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弄清楚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民进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的职责使命,决定了“无调研不建言”的现实状态,也更加需要我们在调研中保持好形象、维护好作风,真正把每一次调研都变成宣传民进、宣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良好契机。
三是把握好“破”与“立”的辩证关系。所谓“破”,就是敢于刀刃向内,解决作风难题。客观来说,中共十八大前的一段时期,由于多种原因,中共党内普遍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宽松软现象,这些现象涉及的都是形形色色的党的作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尖锐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有敢于直面自身问题的勇气,不怕所谓“丢面子”,能刀刃向内、出汗红脸,为民进加强作风建设树立了榜样。民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更要以高素质、好作风回应这种信任,要认识到没有好作风才是最大的“丢面子”。所谓“立”,就是弘扬优良作风,塑造良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对于民进而言,从成立之初,民进前辈就体现了崇高品格和优良作风,尤其是为国为民、民主求实、团结奋斗、无私无畏、清正廉洁最为深入人心,并在一代代民进人中传承至今,这体现了民进作风建设的持续性和一贯性。今年是民进成立80周年,也是会史工作主题年,更加需要我们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重点,弘扬民进优良作风,持续抓好作风建设,走好新时代民进自身建设的“长征路”。
(本文系民进中央副主席高友东在民进十五届二十六次主席办公会议开展集体学习时的领学发言)